不要為大眾需求買單:論多攝大螢幕的流行

曾幾何時,單手握持iPhone時,拇指還能輕鬆觸及螢幕的每一角;如今,手機尺寸越來越大,單手操作已成奢望。作為一位忠實的Apple全家桶用戶(iPhone + iPad Air + iPad mini + Macbook Air + Watch),我擁有iPad mini來處理娛樂和生產力,手機本該是輕便的通話工具,而不是一塊磚頭。

然而,近年來的iPhone設計讓我越來越失望。不常使用的拍照功能,竟成為新機宣傳的主角,後置鏡頭從單個變成多個,甚至影響手機的握持舒適度。好用的Touch ID 被換成 Face ID,不僅在之前的口罩時代或低光環境下不便,還順便帶來醜陋的螢幕瀏海。增加螢幕利用率不是合理的藉口,Android陣營早已示範多種全面屏與指紋辨識共存的方案(如屏下指紋或側邊指紋),證明技術上完全可行,為什麼Apple不能?

iPhone 13 mini 將是小尺寸旗艦的絕唱,這讓我心碎。它雖然有Face ID和瀏海的缺點,但至少還提供單手操作的樂趣。現在,iPhone SE 3(2022)可能是最後一代能讓我接受的手機:單攝、Touch ID、無瀏海,尺寸小巧(4.7吋),完美匹配我的需求。至於新出的iPhone 16e,只剩下單攝這個優點,讓我感到徹底的失望。

我可能會被迫將主力機的選擇放在Android,而iPhone只能成爲一台積灰的備用機。
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